根据旬邑县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安排,为进一步提升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效果,拓展服务渠道,拓宽服务领域,丰富服务载体,提高服务质量,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,全面落实各项司法行政便民、利民、惠民措施,切实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,提高群众的满意率和安全感,现将便民利民措施公布如下:
(一)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免审。进一步降低门槛,对建档立卡脱贫户、家庭暴力受害者、军人军属、农民工、老年人等群体免除经济困难证明,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。
(二)简化公证办理手续。落实公证“最多跑一次”、“首问责任制”,一次性明确告知办证所需资料及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式,推行公证事项容缺受理。公证处主动与公安、民政、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,能网上核实的,不再提供证明材料,变群众跑路为数据跑路。
(三)提供业务延伸服务。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、风险提示、预约服务、延时服务、加急服务、上门服务、公证书邮寄送达服务等便民措施。
(四)缩短案件办理、受理时限。对公证事项证明材料齐备的简单申请事项在一至三日内办结,能够当场办证的当场办结,努力为当事人提供快捷服务。对法律援助案件,自收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。
(五)开通法治服务“绿色通道”。对农民工、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,开辟法律援助“绿色通道”,做到当天受理、当天指派。为残疾人、年老体弱者、孕妇等当事人开辟公证“绿色通道”,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,对有特殊困难的当事人提供预约、上门等特别服务。
(六)配备便民物品。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配备智能普法机、饮水机、免费充电器、休息座椅、无线网络、法治图书等便民用品,方便群众办事时休息、学习。
(七)解决服务对象困难。坚持社区矫正对象“只跑一次,一次办好”原则,为矫正对象入矫报到提供最大方便,不断提升矫正帮教监督管理水平,巩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成果。
(八)发挥人民调解作用。整合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资源,以“一所三中心”建设为平台,创新机制,上门开展调解,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。
(九)扩大法律宣传面。开展法律“十三进”活动,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,通过《法治经纬》栏目、微信、抖音等平台,解答群众法律问题,提高群众法治意识。
(十)创新行政复议方式。积极引入调解和解方式审结案件。通过调解和解的方式结案,实现案结事了、定分止争的效果,社会反响特别好。积极与法院行政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,通过沟通联系、反馈信息,及时研究解决行政执法、行政复议等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,不断完善行政复议方式、方法,从而使行政争议化解及时、化解有效。
(十一)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。引入律师专业化力量,深入践行“枫桥经验”,为群众、企业、农民工等提供优质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,推进品牌化、职业化、专业化、多元化的人民调解建设。
(十二)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。加大对涉及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,从源头上预防和纠正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,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对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申请,严格及时依法办理。
(十三)深化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活动。建立民营企业律师团队,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,提升服务水平,实现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活动制度化、常态化、经常化,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。
(十四)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能。强化行政执法监督,以解决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,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,提升行政执法案卷质量,把促进依法行政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来抓,切切实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。
(十五)努力解决监管、帮教人员就业问题。积极建立社区矫正、安置帮教人员就业帮扶基地。与企业签订就业帮扶协议,探索解决“两类”重点人员就业难问题。
(十六)积极推行远程视频会见制度。规范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,会见室由专人值班,受理远程视频会见申请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,满足服刑人员和家属沟通交流的需求,解决服刑人员思想和心态障碍,激励服刑人员认真改造、早日回归社会。
电话:029-34423000
地址:旬邑县永和路司法局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